清明节小吃艾果,是江南、华南等地在清明时节制作的传统食物,又称“青团”“艾糍”“清明粿”,用艾草汁和糯米制成,寓意驱邪避灾、迎接春天。
以下是关于艾果的详细介绍:
艾果,全称是艾叶米果,一般在清明前后吃,又叫清明果。其叶子表面是绿色,叶背则密生白色毛,茎叶均有特殊香气。
1. 艾果的文化寓意
- 驱邪纳吉:艾草自古被视为辟邪草药,清明食用艾果寄托祛病消灾的愿望。
- 纪念先人:部分地方将艾果作为祭品,表达对祖先的怀念。
- 迎春尝新:艾草是春季时令植物,象征万物复苏,品尝艾果是“咬春”习俗之一。
2. 艾果的制作方法
原料
- 主料:新鲜艾草、糯米粉、粘米粉(比例约3:1)。
- 馅料:甜口(豆沙、花生芝麻糖);咸口(笋丁、豆腐干、肉末、雪菜)。
步骤
1. 处理艾草:
- 艾草洗净焯水,加小苏打保持翠绿,挤干后打成泥。
2. 和面:
- 艾草泥与糯米粉、粘米粉混合揉成光滑面团。
3. 包馅:
- 面团分小块,捏成碗状,填入馅料后收口搓圆或压入模具。
4. 蒸制:
- 垫粽叶或油纸,上锅蒸15-20分钟,出锅刷油防粘。
3. 地域特色与变体
- 江浙青团:多为甜口豆沙馅,软糯油亮。
- 客家艾糍:常用花生芝麻馅,表皮略韧。
- 闽浙清明粿:咸口为主,包入笋丁、肉末,用印花模具塑形。
- 江西艾米果:蒸熟后可煎炸,外脆内糯。